相信“命中注定”造成反效果!找对象先删掉“择偶条件”更顺利
▼
▲找伴侣时,能放下“命中注定”的想法会更顺利。(图/CFP)
▼正文:麦拉.史卓柏(Myra Strober)、艾比.戴维森(Abby Davisson)
摘自/时报出版《爱与钱:史丹佛最热门的人生规划课,用5C架构做重要的选择》
找一个人共度人生,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过程。顺利时,能为人生创造高潮中的高潮;不顺利时,则让人陷入低点中的低点。人们仍然得面对很多社会面的压力,要“赶快”(在我们的生理时钟停下来之前)找到伴侣,以及要“找对”伴侣。
善用我们的5C架构与建议虽然可以舒缓整个过程,帮助你做出更让人满意的决策,但很多时候你可能仍觉得幸运女神放弃你了。然而,这不代表你要孤独终老。
var ts = Math.random();
document.write(”);
独身的时光可以很宝贵,有助于你定义你在寻找人生伴侣时想要与需要什么。请尽量放轻松,享受这趟旅程。单身并不等于孤独。事实上,很多夫妻(甚至是育有多个孩子的父母)都可能、也确实会感到孤独。单身者通常比已婚者有更多社交活动,社交网络也比较广。
▲单身者通常比已婚者有更多社交活动,社交网络也比较广。(示意图/视觉内地CFP)
请记住,各式各样的社会伦常规范正在变化当中。与其屈从于“单身是负担”的想法,请拥抱单身以及单身带来的机会。不管是换工作或开创事业、搬到新的城市或地区、回学校念书、彻底改变你的生活方式等等,单身的人总是有更多选择。你拥有最多的自由,可以按照你最想要的方式来运用。
把童话故事束之高阁
长久以来,大家都听过这样的传说:每个人一定会遇见“命中注定的那个人”。然而,地球上有将近80亿人,每个人都有“那个注定的唯一”听起来是不太可能的神话。
坚持追逐“命中注定”的神秘人,到最后可能产生反效果,增添不必要的压力,尤其会让感受到生理时钟正在滴答滴答响的人格外不安。与其去寻找那个唯一,不如专注于寻找一个适合你和你的需求的人,而你也适合对方和对方的需求。两人之间的关系品质,是所有成功长期关系当中的核心与灵魂。
当你卸下必须找到“命中注定”伴侣的负担,也就摆脱了一见锺情(或是一见上床)的幻想。如果你没有看第一眼时就费洛蒙大喷发,如果你的心不会像小鹿乱撞般要跳出胸口,只是正常地跳动,这并不表示你们两人之间没有强烈的吸引力。先从“只是朋友”开始,让我们有时间为一段长期关系打下重要基础。
麦拉和第二任丈夫杰维持“只是朋友”的关系将近30年。事实上,杰是她第一任丈夫的朋友,也是他们的婚礼招待。多年后,他们各自离婚近十年,在一次午餐上,对杰来说一切都不同了,没多久之后,麦拉也有同样的感受。
艾比和罗斯一开始在商学院时也“只是朋友”,他们喜欢一起健行、吃饭和其他探险活动。一直到放春假时,两人分开一段时间,艾比才觉得要向罗斯告白。他们很快便开始交往;当两人迅速变得认真起来,没有人觉得意外。
亲密关系可以随着时间变化,通常也真的会。虽然你不想强逼自己接受没这么吸引你的人,但也不要因为关系没有以传统童话故事的走向发展,就低估了伴侣的价值。
▲有“命中注定”的想法,甚至开出“择偶条件”清单,都可能阻碍人们发展关系。(图/视觉内地CFP提供)
删掉“那张清单”
我们被教导要期待亲密关系以特定方式展开,也有很多人在寻找爱情时,先列出期望伴侣要具备的条件。有时候我们会真的写出来,但大部分时候都把这些标准放在脑海里(和白日梦里)。
这样的练习虽有助于你理解自己想在伴侣身上找到哪些特质,但“那张清单”不一定有用。我们在撰写本书时做了调查,有一位受访者就提到,她的清单到头来如何误导了她:
“我第一次透过共同的友人见到我先生时,并没有一见锺情。就算我们开始谈恋爱,我也没有‘全心投入’,因为他并没有达到我十几岁时订出的择偶标准:他不高、不黑、甚至也不英俊,不是我想像中的那个人。他没有把我迷得神魂颠倒的魅力,他的一举一动也没有让我心动不已。他没有让我眼睛一亮的职衔,也没有承诺我要赚大钱,让我过奢华的生活。正好相反!我花了好几年的时间,才克服自己设定的爱情和完美情人的错误认知。我想,很多人,包括我自己在内,都对于我选择的‘真命天子’吓了一跳,但13年的相处、两个孩子,再加上一场全球疫情,让我肯定了我的选择。”
外貌出众、事业或财务很成功,看起来可能是你最初想从伴侣身上找到的特质,但长期下来,你最重视的也许是伴侣愿意投入育儿,或是愿意将你的事业发展和他自己的同样列为优先要务。不管对方够不够符合你的“清单”,请用开放的态度看待和你交往的人。
意气相投
另一个该丢掉那张清单的理由,是这可能根本不必要,因为人们倾向于与那些具有相似特质的人在一起,社会学家称这种现象为“正向选择型婚配”(positive assortative mating)。研究也确认了外貌好看的人常会和外貌好看的人结婚、高的人和高的人结婚,伴侣之间会有教育程度、财富和身体质量指数(BMI)相当的现象。
和自己相似的人作伴的倾向,出自于人类喜爱安逸舒适的本性。与自己相像的人,会让你感受到一定程度的亲切感,但这种现象也反映了一种社会性的结构:要认识很多本质上跟自己不太相像的人,有其难度。
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,社会结构对选择型婚配来说非常重要,在美国和德国,透过网络相遇的夫妻在教育程度、种族、宗教和族裔等面向的相似度,都低于不靠网络平台认识的夫妻。然而,经济学家保罗.欧耶尔(Paul Oyer)指出,关于吸引力和财富,正向选择型婚配的现象在约会网站上依然盛行。
虽然很多人相信,1950年以来选择型婚配的情况大增(还记得影集《广告狂人》〔Mad Men〕里的高阶主管是如何把秘书娶回家的吗?),但事实上,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来说,选择型婚配的情形正在减少,在教育程度较低的族群中则有所增加。
选择型婚配会影响婚姻幸福感吗?研究的结论是较为有限且不明确。没有确切的证据指向和学历相似或社经地位相当的人结婚,就必然能天长地久。你选的人是谁以及你们营造出哪一种关系,更有可能是决定你幸不幸福的重要因素。
★本文摘自时报出版《爱与钱:史丹佛最热门的人生规划课,用5C架构做重要的选择》,一门在史丹佛大学开了40年的课程,内容与时俱进,佳评如潮。人们经常谈论爱与钱,却很少讨论如何兼顾两者。本书补足了失落的部分:将家庭关系纳入考量,也教你如何经营事业与人生。
▼
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《图·文》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!
本站尊重知识产权,版权归原创所有,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,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,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、版权问题时,烦请与我们联系,微信号:863274087,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。